最近,胖东来再度成为舆论焦点:高薪、长假、员工幸福指数高……这些关键词几乎让它成了“零售业的乌托邦”。很多人说,“这样的工资就是好福利”。但问题是,高工资真的属于“福利”吗?
工资,本质是劳动价值的回报,而不是额外施舍。
一个企业给员工支付与其劳动匹配甚至略高的报酬,恰恰是对人力资源应有的尊重。真正的“福利”是超出合理报酬的额外关怀,而不是补偿低薪的温情包装。
然而,当公众把“合理回报”误读为“高尚恩赐”,一个危险的局面就出现了:企业被捧上神坛,老板被塑造成道德圣人,一旦出现任何细节争议,舆论会迅速反噬。
历史上,这种“神化”并不少见。
吴京因“纯硬汉人设”被推上舆论巅峰,又因商业行为被质疑;宗庆后曾是“国民企业家”的符号,但娃哈哈内部争议让人重新认识企业家的另一面。公众喜欢英雄,但也喜欢“揭下假面”。
胖东来也并非没有隐忧。
员工离职抱怨工作强度大;
严苛的规章制度让部分人感到压抑;
高薪背后,是更高的标准与更低的容错率。
这些现象本来很正常:高回报对应高要求,这是市场规律。可一旦舆论把它包装成“无瑕疵的灯塔企业”,任何正常的人事波动都可能被解读成“神话破灭”。
因此,与其说胖东来在给员工“发福利”,不如说它是在还行业一份迟到的公道。我们应该用理性眼光看待它的经营理念,而不是用崇拜心态期待一个“完美乌托邦”。
高工资值得肯定,但不值得神化;
合理回报是应得的,而不是恩赐。
如果继续把胖东来当作“圣人企业”,它也难逃“人设塌房”的宿命。
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