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我恨高皇造孽多
明太祖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出生后都没个像样的名字。但谁能想到这个差点被饿死、做过乞丐、当过和尚的最底层百姓后来逆袭成了大明开国皇帝。
朱元璋能力强,本来没识几个字,但是带兵作战智谋一流。做皇帝后,福至心灵,眼界看法学识都是跨越式增长,有如神授。这也可见地位和环境能培养人锻炼人,所以北大的保安能考上研究生。
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元璋登基后,屡屡对臣下告诫,要体谅百姓,多次减免赋税,他自己也是生活简朴,不爱广修宫室,不选美女。这些优点与历朝皇帝比起来都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他能不屠戮功臣简直称得上是一代明君。
胡惟庸案被牵连诛杀的有两万人,蓝玉案被杀的有一万五千人。这么多人,站到操场上应该是站不下。里面大部分人都是莫须有的罪名。除了杀功臣他还杀读书人,刘基和高启都遭了毒手,刘基对明朝开国做了极大的贡献,高启只是不愿意做官就触怒了他。此人心肠忒狠,
刚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和晚年的朱元璋判若两人。从爱民如子变成了看人皆敌。早年的底层生活没有给他培育出发自内心对老百姓的关爱之情,倒让他心狠手辣、阴险霸道、刻薄寡恩。为了扫平对孙子登基的威胁,把老臣屠戮殆尽。谁不顺着自己就消灭谁。朱元璋是一个希特勒式的帝王,他有能力,他优秀,他没有人性。
从最艰难的环境中崛起的人发达后大概有两种做法:对人特别好和对人特别坏。前者在多年的厮杀中感受到的爱比很多,后者相反。一个人应该警惕自己有了权力后的退变,霸道惯了,说啥都是天经地义,干啥都是霸气十足。此亡国亡身之兆也。
明朝在封建历史上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赶走异族建立王朝,况开国之君来自底层人民,比刘邦还要草根,从群众中来的政权最得民心。就是因为朱元璋的好杀与无情无义使得后人说起明朝总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这个头没开好。
朱元璋的后世子孙大多也继承了他这种阴鸷的性格,冷酷无情一脉传承,不学无术更是狗尾续貂。终于在不到三百年后,李闯攻破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殉难的大臣才几十人,比起南宋的崖山海战后殉国的臣民简直是九牛一毛。大臣怕死,自上始之;大臣无德,自上始之。想想明朝那些皇帝动辄把官员按到午门外打屁股,对士人极尽羞辱,还有谁愿意为之殉国?父债子还,爷债孙还,历史循环,天理昭彰。因果报应不爽,探本溯源,朱元璋早就埋下了烂根子。
钱穆是个厚道人,读到明史时忍不住赋诗叹息,中有一句:我恨高皇造孽多。
上到君王,小到百姓,一个人活着最后的底线应该就是不造孽。
赞(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