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定于10月20日至23日举行,外界最关注的是,此次会议能否出现高层的更迭。外界几乎一致认为,四中全会不大可能仅通过一个所谓的“十五五”规划,重大的人事变动才是此次会议的真正议程。军委原有7名委员,现在缺了3个,按规矩应该再补上3人,其中1个应该递补军委副主席。军队的将官们真正关注的恐怕是军委主席的变动。习近平在军中的亲信一一被拔除后,现在军队内部的最高呼声,应该是要求习近平卸任军委主席。或者说,军队不愿再接受习近平继续担任军委主席,高级军官们再也受不了任意而为的无端清洗了。
如果四中全会发生人事变动,军委主席的变动应该首当其冲;假如四中全会不能对此做出改变,不排除军队会有极端举动。四中全会若没有重大人事变动、维持现状,其风险比权力发生更迭似乎还要大。军队正在成为四中全会人事变局的最大推手。
历来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委主席的变动,就意味总书记的变动,否则就变成了“枪指挥”,而不是“指挥枪”。新的总书记应该也就是新的军委主席。与以往不同的是,新的总书记很可能需要承诺不在军队内部随意弄权,否则军队将领们仍然不会接受。
四中全会人事变动最小的剧本,应该就是总书记和军委主席的同时变动,而且需要得到军队的认可。至于增补军委委员、副主席的人选,其他中央委员恐怕没有发言权。军队应该不再信任当下的高层领导班子,就需要和退休高官们联手推动四中全会的人事变局。
总书记暂时不能卸任国家主席,军队将领们估计要求现任总书记裸退,完全交出军委主席、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三个头衔。但这在四中全会上可能无法一次完成。国家主席的任免,需要等到2026年3月的人大会议才能履行程序,四中全会只是的会议,无法越俎代庖。习近平可能不得不交出军委主席、总书记的职位,他以身体原因请辞,就算是给留了面子。过去三十多年里,总书记都兼任国家主席,才算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参加外事活动。新任总书记若不能尽早得到国家主席的头衔,就很难外访、参加国际会议等。国家主席的头衔,应该不会作为面子留给习近平,只是需要等到下一次人大会议才能任免。总书记、军委主席变动之外,四中全会也很可能有其他人事变动的剧本,包括政治局常委和委员的变动,如果还准备更换国务院总理、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等,也要到2026年3月的人大、政协会议才可能完成任免。因此,四中全会准备的剧本即便演完,高层更迭也并未真正完成,至少还要再等几个月才行。
一、政治局常委变回9人?
随着习近平失势,政治局常委、委员们若要自保,应该不得不接受此次权力更迭,特别是有军队一直在压阵。现任政治局成员中,有些是习阵营的铁杆成员,有些是后来投靠的,无论何种情况,目的都是指望能靠着一棵大树、更快地升官发财。现在这棵树眼看倒了,再抱已经没有意义,而且可能连累自身。何卫东被消失就等于在杀鸡儆猴;李干杰从组织部长转任统战部长,大概算第二个警示;马兴瑞被卸任新疆委书记,应算第三个警示。
习阵营可能试图推出新的首领来顶替习近平,但习近平并未安排接班人,而且对其手下采取了互相制衡的办法,故意让他们谁也不服谁,蔡奇和李强的争夺就曾半公开化。习阵营内部有福建帮、浙江帮、军工帮、清华帮等,临时抱团恐非易事。
习近平选人主要看忠心、能力在其次,导致习阵营人马普遍资历、能力欠缺。如今,高层权力更迭提前到来,习阵营内部更可能各怀心腹事,即便能互相妥协,勉强推举某人,恐怕也难以服众。
习阵营失去军权后,基本失去了继续争夺 一号之位的最大资本。习近平应该曾试图反扑,但失败了,何卫东等人的结局,其他人都看到了,恐怕也不敢轻易再动,自保大概算当下明智的选项。
二、政治局委员的可能变动
如果习阵营的人基本只求自保,可能相安无事。团派若重掌大位,估计要回归集体领导、不瞎折腾,应不会搞一言堂、“定于一尊”。高官们无须再像过去数年那样唯唯诺诺、连喊忠诚,也不必再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又倒楣了。
如果现任政治局委员在四中全会上愿意按剧本演的话,或许大多数能自保。何卫东的政治局委员一职估计由刘振立顶替,若团派增补1人进政治局,政治局可能回归25人。如果团派增补2人进政治局,现任政治局委员可能还有1人下,马兴瑞的危机看起来最大。
这大概是四中全会最容易演的一个剧本,中央委员们容易配合,候补委员们也能按顺序递补、填空。震动虽然也够大,但失控的风险相对最小。假如习阵营内部有人准备在四中全会期间搅局的话,相应的预备版本可能也会登场,变动或许就更大了。
如果习近平的身体已经不行了,那么他在四中全会上卸任应该没多大异议,包括习阵营的人马。然而,习阵营仍可能只同意某人暂时接棒、过渡,并试图争夺接班人的位置。二十大之后,习阵营内部有人可能就开始抱着类似的念头,包括现任政治局常委李强、蔡奇、丁薛祥、李希。现任政治局委员中,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等,都可能产生往上爬的想法。
这些人最大的障碍在于,军队很可能根本不愿再接受习派色彩的人接任总书记、军委主席。但习阵营仍可能有自己的剧本,准备在四中全会上闹场,甚至策划又一场政变,只是操作的难度很大。即便军队内部的某些人还想暗自支持,此时几乎也不敢冒险。
习近平的亲信王小洪是公安部长,陈一新是国安部长,这两人似乎能调动一些公安、特务,但估计早被严密监视;若冒险行动,不但难以成功,还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这两人应该没有多大动机这样做,那等于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险,为他人做嫁衣裳,实在得不偿失。
习阵营的一部分人若在四中全会闹场,试图争夺储君之位,导致内斗白热化、直接摊牌,那么一旦胜负落定,落败的一方可能失去更多,人事变局就可能更大。
三、团派有机会回归权力顶峰
团派若得到军队支持,准备接过总书记、军委主席的职位,只需一人顶替习近平即可;如果还准备接过国务院总理一职,就需要再有一人进入政治局常委。
军队为了增加影响力,可能也希望有一人进入政治局常委,那么比较容易达成妥协的办法,就是增加政治局常委的人数,由7人变回9人。习近平卸任,其他6名政治局常委都不动,团派2人和军委1人增补为政治局常委,应该是各派能接受的一种妥协。
自去年三中全会以后,胡春华就开始高调露面,以政协副主席的身分,扮演了他此前国务院副总理的角色。
一年多以来,胡春华先后率团去了内蒙古、安微、东北、西藏、四川、新疆考察,都是大规模的考察团队,当地领导对他的接待规格也非常高。这显然是为四中全会的人事安排做热身活动,显示胡春华可能要升职。
今年8月份,胡春华作为中央代表团的副团长之一,跟随习近平去西藏参加西藏自治区60周年庆典。习近平在西藏待了一天半就走了,而胡春华则去视察了西藏两个重要的地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和川藏铁路工程。
这两个工程都是中国最顶级的、倾举国之力打造的、具有高度军事意义的战略工程。雅鲁藏布江大坝是未来中国的能源命脉,也是重要的涉及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一个重大工程,而川藏铁路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向中印边境投送重兵的战略大动脉。
按理来说,在中央代表团成员中,要论级别的话,代表团里随行的王沪宁和蔡奇两名常委,都比胡春华级别高,但中共高层不让现任的两名政治局常委去,却让一个等待退休的政协副主席去视察这两个“国之重器”,一个大坝一个铁路,这背后释放出什么样的特殊信号呢?
胡春华已经重新获得了军方和国家战略规划部门的最高信任,他正在接手和参与协调国家最高级别的战略事务。这是在向外界,特别是向军队系统宣告,我胡春华不仅懂民生,更懂国之大计,具备稳定军心、掌控大局的能力。
胡春华最近的一次考察是10月9日到13日,他率领政协代表团到新疆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胡春华在新疆发表讲话时,提到了习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的重要讲话,但是没有提及“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
事实上,在中共媒体上,早就以隐含方式在为胡春华的复出造势宣传了。
今年8月21日到8月22日,在胡春华访问西藏期间,中共两大中央级官媒极不寻常地、密集地在头版头条和重要社论中,反覆使用了一个极具政治暗示的成语——“春华秋实”。
8月21日 《人民日报》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它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春华秋实一甲子 团结奋进写新篇”把“春华秋实”这个词直接放在了定调性的社论开篇。
8月22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总结性的文章,干脆把“六十载春华秋实 向未来豪情满怀”这句话直接做成了文章的大标题。
中共两大最高喉舌,分别在头版和重要社论的关键位置反复吟唱“春华秋实”,这传递出什么样的特殊信号呢?
四、四中全会是否会议?接班人问题?
中国最高领导层正在商讨完善一项计划,以确保在动荡世界中巩固国家实力。但有两个重大问题笼罩在这个国家的未来之上,即使在会议上没有人敢公开提出:习近平将执政多久?当他卸任之后,谁来接班?
习近平已经领导中国13年,集权程度为自毛泽东以来所未见。他毫无下台的迹象。但如果处理不当,他长期执政的局面可能会埋下政治动荡的种子:他既没有明确的接班人,也没有指定继任的明确时间表。习近平每在位一年,关于如果他因健康等原因无法继续执政时谁将接班的不确定性就更深一分。同时,也无人能确定接班人是会延续他的强硬路线,还是会选择有所缓和。
习近平正面临着长期执政的专制统治者普遍遭遇的两难处境:一旦指定接班人,可能会形成与他竞争的权力中心,削弱他的控制力;但如果迟迟不确定接班人,又可能危及他的政治遗产,并在中共高层内部埋下分裂的隐患。现年72岁的习近平可能不得不在更年轻的一代官员中物色潜在继任者——这些人不仅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还必须赢得他的信任。
从理论上讲,如果习近平决定让更年轻的官员担任更重要职务,本周的会议可能会成为外界观察中国下一代领导层的一个窗口。但许多分析人士预计,他很可能会推迟重大的接班人安排,至少会等到2027年他很可能将会开启的第四个五年任期之后,甚至可能更久。
鉴于习近平很可能再执政一届甚至更久,他的接班人很可能是一位出生于1970年代的官员,目前多半在省级政府或中央机关工作。台湾政治大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王信贤教授表示,中共近年来一直在提拔符合这一特征的年轻官员。
未来几年,随着习近平对潜在领导人选的考察与淘汰,党内高层的流动性可能会增强。在幕后,习近平亲信圈内的官员可能为争夺影响力与政治生存空间展开更激烈的角逐。
“这将使接班过程更加分散,因为他不可能只有一个明确指定的接班人,”史宗瀚说。“接班人选必须从一群人中选拔,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之间会发生较低程度的权力斗争。”
维稳政治与法治
五、“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是冲刺收官,“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
四中全会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仅是序章,明年两会出炉的《纲要》方为最终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后,规划文本将进入为期数月的精细化打磨阶段。参照历史节奏,后续有四大关键节点值得追踪:
(1)2025年10月至2026年2月,决策层将密集对重点议题开展调研及召开座谈会,发改委也会开展全民问计求策活动;
(2)2026年2月,人大财经委将召开全体会议,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
(3)2026年2月底,政治局会议或将进一步讨论《纲要草案》;
(4)202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纲要草案》的完善进入收尾阶段,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正式对外发布“十五五”规划《纲要》。
此貼由潘驴何小闲重新編輯:2025-10-21 22:16
赞(6)